关于贵州西途酒
源起西游情结

西游,并非我们眼中的神话小说,细品其中蕴含的深刻寓意,所反映的拼搏进取、不屈不挠、永不言败、乐观向上的精神,值得我们学习;
人的一生就是修炼的过程,修炼的就是自己的“心(悟空)”,一个人是如何历经磨难,最终走向圆满,整个过程就是取经;
对于酱香酒来说,“高粱、小麦、水”必然经历一道道工序的考验才能酿出琼浆美酒,也折射出酱酒文化里所蕴含的西游文化;
西游文化,已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载体。
所以说“敬人生征途·品西途韵味”,西途即西游。
只有认真感悟,才能深有体会
西途
寄语
“始于心
终于心”
西天取经的过程就是一个人去除心魔的过程
致力于重要的事情
人有佛性,也有魔性,修炼就是去除魔性充实佛性的过程
一念可成佛,一念可成魔。
西行之路,修自己的尘俗意识、明心真元、悟本能、悟净;
驱逐真心,没有悟彻世俗本能,贪图美味不能悟净,自是为妖魔所获,亦有连累真心蒙难之时;
故只有明了真心,辨明真伪,方能脱离磨难。
- 身:唐僧——身体即为尘俗肉体意识
- 取经之路,一直只有唐僧自己,其他的人物形象是自己的内心,求取真经,目的并不是为了成佛,而是为了得到 更加高深的佛法,以此来普渡更多的人,所以在他的心中装着天下百姓,有着沉重的责任感,所以为了达到自己的 目的,他不惜牺牲自己,甘愿忍受困苦,能够坚守自己的本心,不被诱惑所打倒。
- 心:孙悟空——明心真元
- “斜月三星”就是心字,所以孙悟空是心得弟子,也是心。这一刻骚动不安得心,于天堂地狱善恶之间自由穿梭。 《楞严经》上说心有七十二相,悟空也就有七十二变,世人的心瞬息间也可七十二变。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, 《黄帝八十一难经》上说“人昼夜呼吸一万三千五百息”,所以金箍棒是气。什么东西能够上至三十三层填, 下至十八层地狱;大能通天,小之则如绣花针呢?不就是人的气度嘛?炼心能使人的心眼明亮,灼亮心眼, 所以八卦炉烧不死反而能让孙悟空炼成火眼金睛(悟空的眼睛明亮了,象征着心眼明亮了)。孙悟空一个筋斗云 十万八千里,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。
- 情欲:猪八戒——悟本能
- 代表人的欲望,情欲(猪八戒)被封为净坛使者,情欲是戒不掉的,所以最终只被封为使者。 告诉我们人有五毒: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,所以他的名字叫八戒。 意为每个人所要做的就是戒掉这些贪嗔痴,而且要知道贪嗔痴本也为空。
- 本性:沙僧——悟净
- 本性(沙僧)被封为金身罗汉,因为本性像金一样珍贵。 代表的是真理,真理本来清净、无染,但沙僧在遇事时时最没用的。因为我们的理性总是被感性所代替。
- 意志力:白龙马——意志力
- 收服小白龙,达到心意合一;只要心意合一,志向坚定,没有到不了的西天。 意志力(白龙马)被封为八部天龙护法,我们要时刻捍卫自己的意念,所以被封为护法。
新闻发布
公司最新动态
从《西游记》第三回,看孙悟空的反抗与觉醒
《西游记》第三回“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”可谓浓墨重彩的一笔。这一回,孙悟空的形象进一步丰满,他从初出茅庐的猴王,成长为敢于挑战权威、追求自由的强者,其经历充满了反抗精神与人生哲理,值得我们细细品味。
悟空的“斜月三星洞修行记”:读懂《西游记》第二回,参透人生进阶的底层逻辑
《西游记》第二回**“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”**堪称孙悟空命运的关键转折点。
这场发生在“灵台方寸山,斜月三星洞”的修行,表面是神话故事里的奇遇,实则暗藏着人生成长、处世哲学与自我觉醒的深刻隐喻。今天,让我们拨开云雾,细读这一回的字字珠玑,探寻其背后的智慧密码。
石猴破茧的惊天隐喻:西游记第一回藏着改写命运的底层密码
当你刷到这篇文章时,或许正在经历人生的至暗时刻——升职失败、创业受挫、感情破裂……但你敢信吗?400年前吴承恩写下的《西游记》第一回,早已把破局之法刻进了石头里。